close

中國時去除浴室異味報【報導邱冠銓】

相傳中文字是由倉頡所造,而也正因為有了文字,才造就了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其中,印章文化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

中國的印章文化淵遠流傳,歷數千年而未止,至今仍被視為代表個人且具法律效力的標誌之一,發展成為具有極高度藝術價值的文物。

歷史上許多古文明皆有印章文化,運用方寸之物代表個人,達到締結契約、確認身分等作用,是人類歷史發展到高度文明的一大重要象徵。從兩河流域的滾筒印章、古印度的鈕扣印章、古埃及與中國的多樣式印章,雖然發展風格迥異,然皆有其豐富的文化歷程。

歷代常用的印材,有陶、貴金屬、玉、石、骨等,而在眾多的材料之中,印石因多樣的質地且蘊含天地文意,最令歷代文人所重視及喜愛。其中,又以福建壽山村的壽山石、浙江臨安昌化鎮的雞血石、江浙青田縣的青田石以及內蒙古的巴林石,最受文人推崇,有中國四大印石之稱。

印石巧雕展 珍貴精彩

史博館即日起至3月5日《石韻揭諦:印石巧雕展》展出了許多壽山石的作品,四石之一的壽山石,迄今發現有田黃、芙蓉、善伯、荔枝…等150餘品種,其質地溫潤而細膩,晶瑩剔透,色彩斑斕而豔麗,渾然天成。

在唐宋之間,專以壽山石雕刻的技藝逐漸成形,自明中葉後,漸受重視。至清代,壽山石中的田黃倍受皇帝喜愛,因其色彩透黃為君王之色、石材溫潤視為有德,更被譽為「石帝」;另外,芙蓉石恬淡清雅,清新脫俗,被譽為「石后」;荔枝石潔淨輕盈,則被譽為「石妃」,為壽山石中最受喜愛的三個石種,亦衍生許多傳世之作。更因石材形狀各異,除印璽外,亦可作為石雕之用,用於觀賞、把玩、餽贈、或為珍藏,也因而將印石的用途加深積廣。

由靈魂深處去欣賞

中華民國篆刻學會理事長朱清波曾提到,壽山石的美可由三個方面來欣賞。第一是石美。壽山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時所留之彩色靈石,此為蘊含天地靈氣的色彩。一塊石頭當中甚至含有十多種色彩,在不同角度、光線的照耀下皆會呈現不同樣貌,這是其他石種難以達到的。

第二為相石之功,也就是雕刻之功力。要讓壽山石呈現最佳狀態相當考驗雕工,因此雕刻師對於石頭本身的觀察更為重要,應就著石頭本身的紋理細心琢磨,方能「因才施教」,使得石頭本身的價值更上一層樓。

第三美為「雕繪之意」,也就是文化內涵。欣賞時,我們應該讓身心靈融入石頭當中,同時,有了文化的淬煉,才有印石的靈魂。壽山石深受儒釋道和民間傳說的影響,因此佛教的觀音、彌勒、羅漢時常成為雕刻的主題。田黃當中薄意雕刻,因兼能展現雕刻及繪畫兩種藝術技巧,因此常以文人畫、山水畫為主題。

所以觀賞壽山石,絕非單評技藝,而是應結合石頭本身色彩、雕匠相石功夫、文化意義等三個面向,方能真正體會石中之趣。收藏家易斌凱也曾說過:「印石薄意浮雕不儘如畫,印情印景,寫意寫境,更勝妙筆;更如笙歌,吟應我心,境生因梵,是謂石韻,接諦如頓悟,不只了解文字敘述的解釋,更要魂應石靈。當目光接觸,雙手把玩,肌膚親理,方感石性,刀刃消蕪,才塑魂夢……。」由此也不難發現,其實在欣賞任何藝術品時,讓靈魂親自去體會作品本身浴室除臭推薦所欲傳達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千變萬化更有價值管道間臭味

另一方面,由於印石多為文人收藏把玩之用,故其中雕刻常暗藏典故,以表達祈福、祝賀、明志等寓意。除印石質美之外,雕刻家的技藝更替印章文化增添許多獨特的藝術風味。

印石雕刻大致可分為圓雕、透雕及浮雕,印章上的印鈕便常運用圓雕,可供立體的觀賞,也因此更需要雕刻家對作品各面向精確把握。而透雕又稱為鏤空雕,於把玩件中最為常見。不同於圓雕,浮雕則是須附著於物體上的雕刻方式,在西方常用於花瓶、鏡框等裝飾性的雕刻。

以刀法深淺又可分為數種類型,其中以中華文化獨有的「薄意」雕刻為入刀最淺、意象最高的技法。若將雕有薄意的印石拓於紙,即顯現出一幅水墨畫,是為兼容雕刻及繪畫的獨特技法,極具文化藝術價值。

印石藝術雖看似融入生活當中,但許多人其實並無自覺,本次展覽可見證中華印石雕刻文化的發展歷程,讓民眾品位傳統與現代技藝的結合,詮釋文化交融的歷史風貌,並宣揚印石的工藝之美。

3CB56AAC3D6A3F0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dl016u3y2 的頭像
    bdl016u3y2

    阿輝的網購推薦

    bdl016u3y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